当前位置首页 > 育儿常识

孩子12 种平时比较常见的异常大便

阅读次数:8176 次  来源:admin  发布时间:

孩子的大便更是消化情况的晴雨表,可以反应孩子消化吸收的功能,还可以提供孩子一些疾病方面的重要信息。那哪些大便一看就能知道肯定有问题,哪些又是属于正常的呢?先来认识正常的大便长什么样子。

新生儿生后头 24-72 左右会排出墨绿色黏稠的大便,看起来比较有光泽,这就是胎粪(胎便),一般是无味的。没有添加辅食之前,纯母乳喂养的孩子,正常大便的外观呈黄色或金黄色,稠度和次数有一定的个人差异,但大多呈现糊状、膏状等,看起来比较细腻,均匀一致,偶尔可见颗粒样像辣椒籽一样的白色奶瓣,无明显的黏液、泡沫,有一股甜酸气味,但不臭。

人工喂养(吃配方奶)或混合喂养的孩子,大便一般呈淡黄色或土黄色,较粗糙、干燥,甚至成形,每次量较多,常有难闻的粪臭味,如果配方奶中糖分较多则大便会稍微偏软。

正常情况下母乳喂养的孩子大便次数会比人工喂养的孩子偏多,一般每天 3~5 次,有时会有 6~7 次,细心的妈妈甚至会发现有些宝宝会边吃边拉,这是因为母乳本身有轻度导泄的作用,但也有的孩子因为母乳的营养成分几乎全都吸收了,从而产生的废物少大便也会少;而人工喂养的孩子每天排便 1~2 次或隔 1~2 天一次的都有。

这些都不是绝对的,每个人的排便习惯都不尽相同,只要和平时相比大便次数没有明显增多,性状没什么异常,体重照常增加,就不属于病态,不需要任何处理。但如果原来每天大便 1~2 次,突然变成 5~6 次或者更多,并且水分较多,就要及时处理或就医。

随着辅食的添加,孩子的大便也会发生变化,比如在辅食添加的初期可能会出现大便中含有未消化的食物残渣等,开始添加淀粉类的食物时,孩子的大便可能也会增多,味道也比较臭,等孩子的胃肠功能逐渐适应以后这些现象就会逐渐消失。随着孩子月龄的增长,以及各种食物的增加,大便就逐渐与成人相同了。

以下12 种平时比较常见的异常大便需及时查找原因、应对或就医:

1、蛋花汤样、水样便

典型的蛋花汤样、水样便,每天大便 5~10 次不等,多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肠炎,如轮状病毒、诺如病毒等,全年均可发病,但大部分发生于秋冬季。大多合并有呕吐。

2 、绿便

绿色大便常见于以下几种情况:乳母吃了刺激性、绿色或过凉的食物,或情绪紧张、焦虑,使宝宝消化不良,粪便可能呈墨绿色;孩子吃的奶过凉或肚子受凉,也可能让粪便发绿;孩子没有吃饱,会排出饥饿型绿便;吃了绿色的蔬菜,或配方奶粉中含有铁质,孩子没有完全吸收,铁质经消化再与空气接触后变为墨绿色。

3 、灰白便

大便呈灰白色,如陶土样。多数是提示有肝胆疾病,如婴儿肝炎综合征、胆道闭锁等,出现以上疾病史孩子多同时伴随黄疸、尿色黄、腹胀、肝脾肿大等表现,需及时发现及时就医。还有一种情况,吃牛奶过多、加米粉过量,没能完全消化,大便也可呈现出灰白色,且有一片片白色奶块。

4 、黑便

进食黑色食物、铁剂、碳粉、某些药物等均可引起排黑便,如果排除了食物或药物因素,通常意味着孩子有消化道出血,且多为上消化道出血。常见于消化道溃疡、息肉和钩虫病等。

5 、红褐色便

服用动物肝脏、牲畜血、苋菜、番茄、西瓜、铋剂、中草药等也会出现红褐色便。

6 、大便表面有鲜血

大便表面有鲜血常见于两种情况:1.如大便干硬,排便时孩子较费力,且伴有肛周疼痛、难受哭闹,则很可能是肛裂、痔疮所致;2.如大便较软,排便时孩子安静无痛苦,多见于直肠息肉。痔疮、直肠息肉在儿童的发病率不高,故,儿童的大便表面有鲜血首先要排除有无肛裂。

7 、果酱样或血水样便

果酱样大便常提示肠套叠,特别是在 6 个月到 2 岁的孩子,阵发性的哭闹合并果酱样大便要警惕肠套叠,及时就医。血水样或者是洗肉水样大便常见于出血性肠炎,也需及时就医。

8 、深棕色泡沫状便

一般是由于食物中淀粉类或糖过多所致,多见于人工喂养的孩子。

9 、油性便

粪便呈淡黄色,液状,量多,像油一样发亮,由食物中脂肪过多所致,多见于人工喂养的孩子。

10 、黏液脓血便

大便呈现粘液脓血样多提示孩子患有肠道细菌性肠炎。

11 、豆腐渣样便 

孩子粪便变稀,次数增多,呈黄绿色且带有黏液,有时呈豆腐渣样;嘴里可 见到鹅口疮,可能患了霉菌性(真菌性)肠炎。2 岁以下婴儿多见,尤其是体弱、营养不良以及长期使用抗生素或肾上腺皮质激素者更易受害。须及时送医院诊治。

12 、大便干硬

大便干硬,常呈颗粒状,且排便隔时较久,排解困难,可以使用开塞露等润滑剂协助排出,或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乳果糖软化大便。便秘排除器质性病变,大多数是因为偏食和排便无规律性引起,大多可以通过饮食调整,鼓励孩子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。

以上就是我为大家总结的 12 种平时比较常见的异常大便。

大便,虽然听起来不雅,是没什么价值的废物,但却能反映我们身体的健康状况,知道哪些情况是属正常现象,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,哪些情况需要调节饮食,才能更好地呵护孩子。

上一篇:4招简单识别和发现小儿肺炎
下一篇:7招教你避开试用期的那些坑